庫存周轉率和庫存周轉天數是衡量企業庫存周轉效率,進而衡量企業經營能力的兩個重要名額。 通過計算這兩個名額,可以判斷企業運營效率的速度。 存貨周轉率是指一個會計期間記憶體貨的周轉次數,即營業收入或營業成本與存貨餘額的比率,即存貨周轉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平均存貨餘額。 營業額分子的“營業收入”或“營業成本”的具體選擇取決於使用該名額的目的。 如果要評估存貨的流動性,應使用“營業收入”。 如果您想在內部評估庫存管理的績效,則應選擇“運營成本”作為營業額。
企業的外部用戶也使用“營業收入”來評估企業的經營能力,因為外部用戶一般只能從企業的外部報告中獲取企業經營狀況的數據,無法獲得不同存貨對應的相對準確的經營成本。 對於分母中的存貨,應計算與營業收入同期存貨餘額的平均值。 因為營業收入是損益類項目,屬於期間數名額,即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實現的收入,而存貨是資產類項目,屬時間點名額,表示某一日期、月、年的存貨餘額。
為了匹配分母和分子,需要計算庫存的平均餘額。 對於每個月庫存穩定、無明顯旺季和淡季的企業,可通過選擇期初餘額和期末餘額計算平均餘額; 如果企業有明顯的淡季,則需要選擇12個月的一定餘額進行平均。 庫存周轉天數是庫存周轉所需的時間,即庫存周轉天數=360÷庫存周轉次數。 存貨周轉次數為存貨周轉率,囙此存貨周轉天數與存貨周轉率之間存在反向變化關係,即存貨周轉率越高,存貨周轉天數越短; 庫存周轉率越低,庫存周轉天數越長。 在滿足企業正常迴圈的條件下,庫存周轉率越高或周轉天數越短,對企業越有利,企業經營效率越高,經營能力越强; 相反,企業庫存周轉率越低或周轉天數越長,企業周轉效率越低,更有可能出現大量低效庫存佔用資金。
但上述結論是在滿足企業正常業務迴圈的前提下得出的,即庫存周轉率越高或周轉天數越短越好。 存貨周轉率或周轉天數的可比性主要用於同一行業。 通過與行業內標杆企業的比較,企業可以衡量自身企業運營管理的優勢和劣勢; 外部報表用戶可以比較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庫存周轉率或庫存周轉天數,瞭解企業的經營能力以及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從而做出下一步決策,如公司是否有庫存、是否向企業借款等, 不同行業的存貨周轉率和存貨周轉天數不容易比較。
例如,重工業生產企業和輕工業生產企業之間的比較通常沒有意義。